事實上,按照印花稅的納稅義務時間來說,應納稅憑證應當于書立或者領受時貼花。即是指在合同的簽訂時、書據的立據時、帳薄的啟用時和證照的領受時貼花。以最常見的經濟合同來說,合同簽訂時間就是納稅義務時間發生,納稅義務時間發生了,納稅期限如果納稅是按期匯總納稅的,以一個月為期限,那就是期滿15日內申報繳納。
所以,理論上時候如果2021年1月份公司簽訂了一個購銷合同,合同金額10萬,那么簽訂的當月納稅義務產生,如果公司是自行按期匯總繳納印花稅,所以2月申報印花稅時候,就應該在申報表計稅金額欄次填寫10萬,類別是購銷合同。
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很多企業其實根本沒這樣做,對于計稅金額的統計有些是直接按照會計收入來統計,有些是按照開票金額來統計。
違規申報后果
不符合印花稅的申報規范的,在現實中很常見,那么這種做法會導致什么后果呢?
沒有按納稅義務時間申報印花稅,收入和開票是滯后于合同簽訂時間的,而且申報的印花稅可能并不準確。
比如收入都是不含稅的,但是有些合同是以含稅價簽訂的,這個時候就少計了,又比如有些合同是不計入收入的,是費用成本類,那么就可能漏計。
按照收入或者開票這種方式是一種粗略的統計方式,不是印花稅要求的申報管理方式。如果稅務局檢查時候不認可就會對公司進行核定。
所以,我們可以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應稅憑證登記管理辦法。有條件的納稅人應指定專門部門、專人負責應稅憑證的管理。
另外,印花稅其實本身也是有核定征收的(滿足一定條件稅務局會核定征收),這種征收方式通常是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打折)來算計稅金額。
這個不同省份的規定不同,一般是按采購金額的50%-100%核定等。
如果是按收入或者采購金額的一定比例計稅的,一定要看看自己有沒有取得注明印花稅核定方式的稅務事項通知書(以前叫印花稅核定征收通知書)。
機動車、船舶、航空器等交通運輸工具能否設定動質權? 機動車、船舶、航空器等交通運輸工具等能夠設定抵押權,此類特殊的動產能否設定質權,值得研究。《民法典》將此財產界定為動產,而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二十六條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禁止轉讓的動產不得出質。”因此,除禁止轉讓的動產不得成質押財產外,沒有其他的限制,從文義上解釋,這類交通運輸工具應當能夠成為質押財產。法律將機動車、船舶、航空器等交通運輸工具作為抵押權的標的物,其目的在于避免因移轉標的物占有而影響其
貨幣能否成為質押財產? 貨幣屬于一種特殊的動產,其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與流通性,因此,占有貨幣就取得了貨幣的所有權,喪失占有就喪失了所有權。正是由于貨幣適用“占有即所有”的規則,而動產質權的設定僅僅是轉移標的物的占有并不導致質押財產所有權的改變,因此原則上貨幣不能作為質押財產。但在特定情況下,如果該貨幣被特定化,可以與其他的貨幣作出區分,則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可以成為質押的標的物。
動產質權有以下基本特征: 1、動產質權是以他人的動產為標的物設定的擔保物權 動產質權的標的物為屬于他人即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所有的動產,但是并非一切動產均可以成為質權的標的物,作為質押標的物的動產必須符合以下幾項條件: (1)該動產須為特定物; (2)該動產須為獨立物; (3)該動產必須是法律上允許流通或者允許 讓與的動產,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二十六條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禁止轉讓的動產不得出質。因此,如果當事人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動產財產設定質權的,該設定行為無
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又稱會計恒等式、會計方程式或會計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會計要素之間基本關系的等式。 會計等式的表現形式 1.財務狀況等式 任何企業要進行經濟活動,都必須擁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企業資產最初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由企業所有者投入;二是由企業向債權人借入。所有者和債權人將其擁有的資產提供給企業使用,就應該相應地對企業的資產享有一種要求權,這種對資產的要求權在會計上稱為“權益”。 資產與權益是同一事
損益類賬戶包含的會計科目有哪些?損益類科目主要包括收入類科目和費用類科目:1、收入類科目 反映收入的科目主要有:“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 這些科目核算的對象就是企業的收入,可以說不管什么收入,都需要通過這些科目進行核算。2、費用類科目 反映費用的會計科目有:“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三費類科目等。 這里的成本自然就是和收入一一相對應。除此之外
損益類賬戶的期末余額一般在哪方?損益類賬戶期末無余額。 損益類賬戶當期的發生額,一般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去。損益類賬戶期末結轉后無余額。 損益類賬戶主要就是用來核算,企業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也就是說損益類賬戶只是起到統計的作用,也是會計分期的產物。 從損益類賬戶的性質來看,這些科目存在的目地就是為了記錄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企業結束一個會計分期后,這些科目的使命自然也就需要結束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科目的余額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理由了。當然,當